動態追蹤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性別學程說明會

5/25 Wed.

§學程介紹

沈秀華(學程召集人)

  過去人社系的體制為八大學程中任選兩學程,各修滿十八學分即可畢業;在經過更改後,目前體制更改為從學程中選一主修(須修滿30學分)、一副修(須修滿18學分),性別學程僅開放副修,畢業時須修滿18學分。

  在課程安排上,一必修,性別論述,必選(二選一)性別與社會、性別與文化,在加上其餘選修課程。性別論述,以女性主義思潮的發展與脈絡為主,了西方發展,也會介紹台灣本地女性主義的的發展。性別與社會,往年由周碧娥教授所開;性別與文化,則是由人類所的林淑蓉教授授課。其餘選修部分,由於性別學程中,以社會所教師所佔比例最高,因此在開課時多以社會學為主,如下學年周碧娥教授開設的當代性別議題;性別與文學也是開課的主要類別之一,如李信瑩教授所開設的警探小說;文化面向,下學期則有黃倩玉教授所開設的性別與宗教課程;歷史面向,過去也曾請歷史所的教授支援,開設性別與歷史的課程,或許往後也可以再請歷史所的教授支援開課;哲學與性別,研究哲學領域的陸品妃教授所開的課程與性別議題與哲學間的思辨有關。

  在下學期,14級將面臨不同的體制,除必須外,還增加四門(選三)必選課,性別學程負責開設性別學導論,這門課是針對學士班非學程學生設計,也會開放通識,固定在每學年的上學期開課,主要是簡單介紹女性主義圖譜、與台灣社會對話。

◎下學期開課老師及課名:

周雅淳-性:女性主義觀點M7M8M9

周碧娥-當代性別議題T3T4Tn

林宜莊(外語)-世紀末文學:唯美、頹廢與性別脫序T7T8

蕭嫣嫣(外語)-維多利亞時期文學--性別與社會W3W4Wn

李信瑩-美麗新世界:科幻小說與性別W7W8W9

陸品妃-思考性別:知識與權力M3M4Mn

黃倩玉-性別與宗教R3R4Rn

沈秀華-性別學導論R7R8R9

  關於必選(14級:四選三)與必修,為每兩學期開一次,100學年度上學期開性別學導論;下次開課時間為102學年度上學期。

§教師專長

鐘月岑(歷史所)

  除了研究歷史外,也研究歷史中的性別。目前研究的方向在「優生學」這部分,從優生學看性別比例,且優生學在發展時標榜常改善人口素質,但最近新聞中常看到的男女比例失衡現象,而這會不會是另一種利用科學來強化父權思維。目前正在研究華人社會的家庭計畫,其中包含性愉悅的部分。

沈秀華:性別學程在清大,最初是由周碧娥教授爭取而來的。

周碧娥(社會所)

  從未擔任性別學程的召集人,只是持續排課。而清大性別學程的資源式依賴開課教師的額外付出,與系所的支援,才能以學士班體制為基礎,整合分散的人力支援。另外,對於同性戀、多元性別部分,雖然缺乏專門研究此一領域的教師,但系上教師也盡可能的滿足修課學生,將這些內容納入課程中,以提供學生另類的分析角度。

  關於下學期的課程,目前尚未完整規劃,但主要是以過去未談的議題為主:主要分為三個面向-1.當代女性主義發展與運動:婦運90年代的發展。2.現代社會與性別議題。鐘月岑教授提出從優生學的角度來看,而我要從社會學的面向來看:從人口政策、性別比例失衡(台灣、中國-低出生率、高篩選率)來看生育權力;家庭中的人口現象,現今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從人口組成來看,老年人口中女多於男,但在其他的年齡層卻是男多於女,從這些現象來看國家政策中的老年照護與社福政策是否完善。3.從女性的角度來看全球化,及全球化對女性的影響。其中包括戰後女性的國際移民:如外配問題;全球化下台灣女性的移出,不同於沈秀華教授的移民社會學,主要是以人口政策的影響為主。

林宜莊(外語)

  研究領域以吳爾芙的作品為主,雖然較少關注吳爾芙與性別有關的作品,但研究吳爾芙還是無可避免的會碰觸到性別。主要是從新物論來看吳爾芙的作品,以性脫序、無政府狀態為主。課程安排上以英國文學家為主,再加上佛洛伊德及傅柯的論點,探討心理學與性身份的反思。

蕭嫣嫣(外語)

研究領域也是吳爾芙的作品,但是跟林宜莊教授不同,研究面向是極端性別  的。性別學程,所要強調的是拒絕順服、反思即再檢驗。小說中呈現的羅曼蒂克情節,看似浪漫的內容中,其實呈現社會與人的脈動,如在小說中,男人規範女人。

  讀小說除了讀內容外,小說中社會對女性的規範、男性陽剛的鼓吹,以這些面向來讀小說是另一種趣味。另外,再讀文本時必須讀原典,並順著歷史的發展脈絡讀下來,而不是對哪個作者有興趣,就只讀那個作者的某個作品。

沈秀華:清大的性別社會研究室,主召-蕭嫣嫣教授;副召-周碧娥教授

李信瑩

  在清大的教書經驗愉快,特別是在清大理工掛帥的學校,還能有這些關於性別的課程。有個朋友在東京科大任教,在看完我在課堂上請學生寫的小說後,提出希望可以跟清大合作,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計畫,但以後或許可以嘗試看看。

  個人專長在於現代主義、跨國文本的研究。性別印象,其實是習慣成自然的,在媒體與廣播的建構下,形成文化公式,接著所有的文學作品都套用這些公式,形成霸權、主流,最後回過頭來問大家,你為什麼這樣覺得?因為小說都這樣寫啊!課堂上主要是在探討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霸權與次文化的交錯,而形成的文學公式,及如何打破這些公式。

  台灣是一個知識不平等的地方,在理工掛帥的情況下,理工知識的價值總是高於其他學科。下學期即將開設的課程,只要是以科幻小說為主,不同於剛剛說的,文學作品一定有一套可以套用的公式,科幻小說是沒有公式的,也希望在課堂上的作業可以激發同學對科技的想像。科技中的性別議題,如剛剛許多教授提到的優生學,在科技的發展下出現的性別檢驗,從而造成的性別謀殺,在國外選舉時,墮胎權是選舉人一項重大的政見,但在台灣,墮胎權似乎並未受到重視,目前也是僅以管理,而較少關於這方面的公共討論。

  在科幻作品中,其實是極端性別不平等的。而性別,是一項無法用科技解決的問題。

§學生修課經驗分享

人社大四張筠

  非性別學程的學生,但一直有在修性別的課,從性別論述開拓了新視野後,開始慢慢地察覺到身邊的許多性別議題。我的主修,歷史學程,性別也提供研究的另一種切入角度。今年我擔任李信瑩教授的課助,這門課是性別學程中最多男生的課,在課堂上可以看到男生如何看性別,不了解、誤解、或其他種種特殊的看法。在課堂上,可能同一件事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的看法。

人社大三魏揚

主修:社會/副修:性別。

  大二一開始也沒想過附修要選性別,只確定自己的主修是社會學程。對性別學程的興趣是在修了「情感社會學」之後,受到震撼教育,發現到原來情感在社會中時常被忽略,但卻又無所不再!而且我覺得修了一門性別的課之後,會像上癮一樣一直點性別的課,而且性別學程開課的領域很廣,包含人類學、哲學、文學等,打破了腦海中對於學科分類的想像。

  學程召集人沈秀華教授會聽學生的意見做課程的調整,上次學程說明會時,我提出學程中較缺乏關於多元性別、同志方面的課程後,在今年的課表上,就出現許多探討這些面向的課程。

  這學期我有加入一些異議性社團,關注一些與公共領域相關的議題,在這些參與過程中,女性成員及女性的關注程度,在我看來似乎不高,所以我一直想探討是什麼原因讓公共領域變成「公」共領域,造成女性聲音的減弱。所以我想提出對於課程的建議──政治與性別,讓性別回到政治,探討政治中的性別現象,及這些現象該如何被解決!

沈秀華教授

  性別的課程真的是會讓人上癮,修一堂之後就會一直點,到最後畢業時常常超過規定的18學分。其實建議大家可以嘗試以性別議題來發展研究計畫,像大約在每年3月10號截止的大專生國科會計畫,大家就可以嘗試看看,發展研究興趣,這對將來推甄或考研究所很有幫助。

08級人類所碩三

  在學性別之後,我覺得我最大的收穫是「知道什麼是怕!」,之前在便利商店跟打工的店員很熟,有一天聊天時,店員問:「你什麼時候會離開新竹啊?」我說:「我有考上研究所,所以應該還要很久吧!」店員說:「那你讀那麼多書,你不怕以後嫁不出去嗎?」,那時候我就開始想,為什麼我要怕、為什麼我要怕念太多書將來嫁不出去?為什麼我一定要結婚?為什麼我一定要照著社會上普遍想法中的康莊大道走,難到我沒有其他選擇了嗎?而性別,我覺得不只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透過性別學程的修習,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找到另一條路,而不需要照著鋪好康莊大道前進,也不需要因為走的路不同而感到害怕,害怕別人說「你不怕…」等輿論,所以我覺得性別,除了是一門學科外,也是一種生活態度,讓我思考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

沈秀華教授

  性別問題並非是只個人議題,而是在文化、政治、歷史等脈絡下逐漸成形的,透過對於性別的理解,可以開拓人生新視野,所以性別除了是學科知識外,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人社大三章雁婷

主修:社會/副修:性別

  修性別學程的契機是因為社研法,在實作性課程中,我開始思考世界的原貌,與合理世界的定義。也因此開始大量的修性別學程的課。對於選課方面,我建議已經確定會選性別當副修的學弟妹,從必修課開始修,可以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然後還不確定會不會選,但對性別有興趣的學弟妹,我建議可以從選修開始,選自己有興趣的課,開始嘗試慢慢地從生活中看到性別。

問題與討論§

蕭嫣嫣教授:對於性別學程的課常常配合通識中心開放通識學生選修,而這會不會造成教師為了配合通識學生而減輕授課內容,對學程學生而言會不會是種權益受損?

人社大三魏揚:課程開放通識,除了通識中心要求,可能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資源分配問題。

李信瑩教授:我的課大都有開放通識,以非人社的學生居多,但沒有因此而比較輕鬆,該寫的小說、該交的作業並不會因此而減輕。般上的性別比例大約是1:1,開放通識也可以讓不同學科的學生對話,在課堂的文本討論上,其實很容易看出每個人思維的不同,在討論過程中,同時也是建立參與學生的性別意識。

人社大一楊芷蘭:性別課程開放通識,在課堂討論時,很多山下人會用科學腦來看性別,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激盪出許多新的火花。但我覺得開放通識與否要取決於課程內容,有些課程十分平易近人,不是以理論為主的課程,很適合開放通識增加討論者的背景;但有些課程,利如沈秀華老師開的性別論述,以理論為主,就可能不太適合開放通識。

  在修性別的課後,我就對性別學程十分著迷,身邊的同學都說我滿口性別經。自從修了性別課程後,會開始關注身旁與性別相關的偏見或歧視,但我覺得不能只有我或有修性別學程的人關注到身旁的這些事情,所以我覺得「性別」這研究,不能只是關門做。

沈秀華教授:課程開放通識除了資源問題外,也包含多影響一個人是一個人的理念。但問題是在授課的過程中,授課老師必須特別為山下人解釋山上人的基本概念,可能導致進度落後。

人社大三位魏揚:對於特別解釋基本概念,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修課經驗。我之前修周雅淳老師的課,在講到某些理論時,他會把專有名詞去掉改用白話一點的句子解釋;但最近修他的課,在講到理論時,他會說「這些非人社的同學不用懂沒關係」,但一樣解釋理論,解釋完之後在繼續上課。

蕭嫣嫣教授:我認為開通是的概念可能就像是普渡眾人,期待有緣人。但我比較在意的點在授課教師的權利和主體性,不要因為要配合通識課的難度而讓課變成廢課,尊重人社學生的修課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