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追蹤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歷史學程說明會紀錄

紀錄:王俞婷

.參與人數約二十人

.由王憲群教授主持,開頭從歷史的功用開始:
Q:歷史在做什麼?不做什麼?
A:歷史是告訴我們事情如何發生、為什麼發生及造成未來的影響。
Q:歷史對未來的幫助?
A:出路可以很廣,學歷史主要是幫助發展潛能,不一定是要繼續走這條路。

.課程規劃
 修課方式:主修30學分,二個必修(歷史文獻選讀、歷史理論與史學方法),四個專史選二,其餘為自由選修。副修18學分,無必修課程,全為自由選修。
 開課頻率:兩個必修上下學期輪流開,專史除科技史以外都是一學期開一次。
 其他選修則就教授的專長或興趣開課,無特定時間與領域。

 系共同必修:歷史必須通史與專史並進,「沒沙不能看世界,沒世界不能看沙。」
 必修:訓練寫作的能力,寫作很重要。訓練研究方法。
    訓練如何由一手材料了解世界,了解一般的歷史課題、實際接觸文本。
 專史:大的領域再依教授各自專業開課。

.研究所方面事宜
 要報考前務必要與系上教授討論過論文計畫,否則失敗機率會很高。
 想研究的方向或者興趣要切合各個教授們的專長。

.學長姐經驗分享
(1) 當初是由系上畢業進研究所。
人社的優點就是可以同中求異,不同的視角可在社會上找到屬於自己不同的崗位。
當初之所以想修習歷史是因為本身喜歡聽故事及說故事,而以前遇到的歷史老師剛好又很會說故事,因此想變成跟他們一樣的人。

如何選擇學程?
可看對哪方面的書有興趣,或者看上課老師的調性與自己是否相合。
或著可以看看在議題的關心上自己著重在哪個部分,如看一個議題會注意到其發展及演變,則就可能適合研讀歷史學程。
(2) 同樣是由系上畢業進入研究所,曾對自己懷疑是否與那些歷史系出來的學生,有差距,但進入研究所之後發現,人社出來的學生與本科出生的差距在於思考方式不同,這是人社的優勢。
另外,英文很重要,應趁大學時代好好把握充實。
(3) 當初會選擇歷史學程也是來自於對歷史的興趣。
在人社有幫助做開課的爭取,所以課程制度越來越詳細。
可以多跟教授熟稔,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可以

.問題回答

Q:專史開課頻率?
A:除了科技史兩年開一次外其他都一年開一次。

Q:必修之外是否有衍生性的課程?
A:若上某領域的課有興趣,則可再修習研究所的課。

Q:想到博物館工作歷史學程的幫助?
A:務必修習藝術史!
  可配合人類學學程的博物館、文化遺產相關課程修習。

Q:專史先於必修是否會有程度的落差?
A:不會,只要自己多加強應是沒有問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