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追蹤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社會學程紀錄

社會學程紀錄
6/1 6:30

到場教授:沈秀華、陳瑞樺、古明君、姚人多、吳泉源
系辦:孫立梅

吳泉源
這個學程是社會所提供的,我先說一下教育目標。在這個學士班的課程架構下,社會所課程的創立目標有兩點,第一點是培養人才、促使接近社會脈動,培養思考批判的能力,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學術,所以第二點是希望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學素養,並應用在之後的事業上。第一,提問題,第二是能夠回答,如古老師、陳老師的研究法,第三是實踐能力,要能會蒐集資料,培養核心能力,這些目標落實在課程規劃上。第一個,把學科基礎深化;第二個,醞釀在地的關懷,展現在老師、學長姊的研究上;第三,培養思考批判的能力;第四,培養台灣的第二社會。比較重要的是,社會所在課程的規劃和老師的專長息息相關。

社會所四個領域:經濟社會學、政治社會學、性別社會學、文化社會學
兩組為當代中國研究、一般社會學,理念是走在時代尖端、跨領域,在台灣的產業變遷中,需要的是跨領域的人才

陳瑞樺
首先為各位說明一下社會所開在社會學程的課程。不管將來要不要讀社會學研究所,在讀過社會學程之後,要能學會三項能力,在以後能在社會上發展。第一個是提問能力,第二個是回答能力,第三個是實踐能力。首先是必修課程,古典社會學理論、當代社會學理論、社會學研究方法一和二,在量化研究上也有安排社會統計。現在的整個社會型態跟以往截然不同,社會學的理論訓練就是要讓大家理解社會的轉變;我們面臨了資訊化的社會、風險社會,我們要認識這些社會跟以往的社會有什麼樣的不同。我們怎麼看人們把塑化劑當成起雲劑添加到食品裡,以及大埔農民的訴求、蔣為文批評黃春明等等,社會學研究方法就是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從觀察社會現象,了解如何問問題。
除了必修課之外,依據四大領域也開一些選修課。如下學期開的當代性別議題、博物館與社會等等。幫助大家培養洞察力。

洪梓恩
我是社會所一年級,之前念人社系。老師提到社會學在探討當代社會和以往的不同。我對社會學的感覺有一個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變,我們在學的東西過沒多久就被淘汰,那知識性的東西重要性在哪?我認為應該在我們如何觀看,社會學是另一個不同的看世界的角度。我們總是對世界產生好奇,會提問題,如果我們用社會學的sense來看充斥著世界的各個問題。我會覺得說,社會學培養一個sense,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剛剛老師說到很多社會所的事情。作為一個學習社會學的過程,這個尋找答案的過程是很有趣的。因為這是我們學到的東西,這種東西也許會不開心,但我認為是學社會學的好處與壞處,永遠都會有不同又新的問題,你也可以把他當作一個挑戰,會帶有很多情緒。我不相信有什麼永恆的知識,所以我在這裡就講感覺。

吳泉源
我們為了方便大家修課,錯開必修課時間(詳細時間請洽系辦)
我們會擋修社會學導論,台現國沒有擋修,但建議修讀
建議在四大向度裡選修兩面向

沈秀華
社研法二是我開設的
從謎題到做出研究成果來
其他會開的課是性別研究學程的課,大部分也會和社會學程共用學分
研究領域是移民、性別、全球化、中國台商

姚人多
念社會學家可以幹嗎?
可以當總統,比如巴西當總統是社會學家;台灣最好的是當政務委員
他不確定才有美感,社會學去考研究所還不錯,可以和其他社會系競爭
我都在開大一的課,如果我可以開課的話,大致上兩門課,一是當前台灣社會問題,二是台灣人權爭議事件研究,如果我有開選修的空間吧

古明君
我們的學程有些是很基本的功夫,念社會學相關研究所,都可以在這邊學到
想要了解社會現象,是可以在社會學程中學到基本的理解,開拓大家對社會的想像,學到釣竿
我開的是社研法一,教問卷設計,最近是到校外去做研究,讓大家對新竹有更多了解
我還會開的課是文化社會學相關的,這幾年開的是文化政治

吳泉源
還有一些老師是和中研院合聘的,具海納百川的概念,比如謝國雄老師
如果你不認識她,你註定要失敗:一定要認識立梅姐!

孫立梅
關於系上的事都可以問我

蘇子翔
交大客家文化學院的人文社會學系轉來,因為學習氣氛好和哲學課程多轉來
我很早就決定選甚麼學程,因為擔心修不完
覺得哲學和社會學很搭,就選這兩個學程
大三下才決定讀社會學研究所
要試著碰撞,從社會學到哲學是慢慢貼近實在的過程,把例子講清楚
現在是清大社會所碩一
一直都以人社系的訓練為自豪,每個學科都觀看社會的視角,要每個學科權衡之後,才知道怎麼看
希望大家在人社系學得開心,有緣分來讀清大社會所

徐珮瑄
我轉學來這的原因是人社是跨學科的學制,學科的分野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我選社會學的原因是我喜歡它看事情的方式
我在這裡學到的是如何提問、解答和回答的方式
會比較懂怎麼寫學術的proposal,對考研究所有幫助
研究所的課和修大學部的課不一樣,這不是不好

吳泉源
國際化的時代已經接近了,課堂上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以經濟與社會課程為例

洪梓恩
社會學給我的訓練很紮實,就是想說去考筆試(而不是推甄),在那個時間做我想做的事情

蔡宜文
我在人社系時,修的社會學課程不多,比較多的是性別研究
除了必修,並沒有規劃修甚麼課程以考社會學研究所
大一修了很多人類學課程,是用排除法而修了社會學程
魅力是在包容我這一個人在裡面,我是來自比較傳統的家庭,它給我一個力量去講看到的現象
要珍惜人社系,雖然你選了社會學程,還是可以修很多課,用不同角度去看事情

謝嘉心
人社系畢業,就是系上網站照片上的那個人
社會學程就可以給你考社會學研究所的能力,如果要考清大的社會所,所上老師很歡迎,面試時看到老師,會比較有親切感
沒考研究所的話,它也是能給你思考方式,比如在公關、資訊傳媒領域
辦行銷活動也是能貼近當地脈絡
例:徐蓓婕,婦女新知開拓組主任,星期五來清大與沈老師對談
最重要的資產是凌厲的眼光和溫柔的心

莊棨惟:我該怎麼知道我適不適合讀社會學?
姚人多: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是讀電機的話,會不會這樣問?
沈秀華:先嘗試才知道適不適合
陳瑞樺:到底作為一個知識的主體,我想要具備怎樣的認識、能力?什麼樣的學科可以提供?這時候的問題在於,是我們要不要選擇社會學。
姚人多:如果你看我們現在的書單,你覺得很痛苦是正常的,真的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要把現在的你當成是必然的你。以大二的你來看大一的你會有很大的不同。不要太急,不要想說今天不懂,明天就可以把社會學弄懂。焦慮自己適不適合這是好事,三年後可能要考研究所,你也會再問自己這個問題。

林子璇:以後社會所新進的師資會是哪個領域的專長?
姚人多:新進老師的領域還不能確定,雖然還有一關要過,我相信應該不會有問題,運動社會學、教育社會學、族群、文化研究等等,他的論文是寫關於原住民打棒球。他也有想要開社會學導論,可見他有教學熱誠。台大社會系博士。

陳瑞樺:到底社會學程會提供我們什麼課程?在四大向度提供導論與安排進階課程,都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上得到滿足。兩年以內,這四個學程學習都會滿足

邱博楷:主副修社會學程會有甚麼差別?
沈秀華:副修其實算以前的兩個學程各修18學分,在學分要求上,副修就是少一個社研法二,有其他自由選修空
孫立梅:主修30學分就是要符合外界專業的要求,另外也差社會統計,是質性和量化不同
陳瑞樺:主修要經過兩次魔鬼訓練(社研法一二)
古明君:可以問修過的同學,社研法一二的實作性質很強,有作一些上課內容分工;最近帶到校外做研究,要問出真的問題;只要跟著階段做,就可以完成,只是好壞的差別
沈秀華:過去18學分佔了不少必修,但以社會學研究所為目標,可能基礎訓練不足,在選課方面要考慮多修基礎課程

陳瑞樺:聽一下家瑜學長的修課經驗
許家瑜:我有雙主修,所以擠壓到社會學程的修課,在大三也只是修一些基礎必修課程,對選修課程不清楚。基本上有投資就會有收穫,但不一定會表現在成績上面,老師們也會激勵學生,課程不算太輕,但是會十分有幫助,至少我修過的課都對我影響滿大的。

陳為廷:台大的修課經驗是有開讀書會、紮實的經驗,寫摘要。台大學生在那過程中很紮實地唸完很多原典,然後感覺上因為有紮實的經驗,台大的學生寫摘要且彼此自主的討論很好。相較於清大,我們就和學長姐可能比較不熟,就覺得十分焦慮。我覺得這是可以改進的地方。

陳瑞樺:清大和台大訓練出來的差異?有沒有在座的研究生可以發表想法?
珮瑄:我覺得,大學生活不是只有理論,我覺得念社會學對我來說不是只有讀書,所以我覺得還好。

謝嘉心:我覺得真的有差。感受到台大的學生基礎比較深厚。但不用妄自菲薄,他們可能有很好的讀書會和知識背景,但這些我們可以補充,我們有的優勢是跨學科、跨領域,這是跟他們相處可以明顯感受到的。

蘇子翔:有時候覺得自己不認真,看心情。我深切地感受到,台大的跟我們很不一樣,就像是教派裡面最正宗的,他們對理論家如數家珍。有時候感到一種莫名的壓力,也沒有說要打混,當時也沒有修那麼多,理論課不可能讀那麼多,但掌握到的是基本的概念,我們比較好的部分在於比較有創意的想法,比較不像傳統的社會學。各有各的好處,如果我們把他們當朋友,交流的話就不錯。我蠻喜歡團體的學習方式,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互相交流。

宜文:我不覺得我關心的部分會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在社會學領域上我就覺得有不足的部分。人都會活到很老,我是覺得理論這種東西不用在二十多歲就念完,以後再接觸也沒什麼不好。

姚人多:就是隨著台大的刻板印象來幫助想像。比如說社會學導論人家學一學期,我們學半學期,我有意識到,所以這學期台現國就有開一些比較重的課,有念的話你們不會輸人家。我不相信說,台大的學生會對這些東西的掌握會比你們多,像是在現代國家這方面。

東海社:社會學有很多的面向,比如說研究方法他本身也有理論。每一個人手上都可以掌握到不同的能力,我是從東海社會來的,我念的不會比台大社會紮實,或是沒有比他們多,但是我還是站在這裡,所以不用妄自菲薄。

陳瑞樺:在座的人不是每個人都會念社會學,在學習過程中希望大家要能開闊心胸接受各種不同的知識。我覺得能力更重要,比如說姚老師帶大家一年的課,他是要大家理解當代社會是怎麼樣的,當能夠掌握到這些理念之後,布瑞迪厄、涂爾幹等等的說法就不是那麼重要。以後團體合作的時候,你會跟大家說布瑞迪厄說什麼嗎?那反而只會阻礙合作。重點在於關心問題的癥結。

潘醇:我有個焦慮,當我們講到人社的專長是跨領域、有創意等等。到底人社的多元探索能夠在社會這個學門上有什麼幫助?
陳瑞樺:我覺得依照剛剛提的精神,在我自己看起來,所有這些學科給我們的是資源,不是限制,人社的架構設計就是要給予不同限制有一些理解。有些問題不是從社會學訓練中才能得到的。在社會學我們開的課程裡面,確實是主要開在社會學傳統裡面,當我們在社會學裡面提供四大面向的選修時,其實已經內含了不同面向的認識。社會學程裡面,他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我不覺得單就社會學程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社會學訓練,只是他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姚人多:我每次送paper的時候,總是把一份送往社會學家,一份送給歷史學家。跨領域是一個理想,譬如歷史學家在意史料的根據,他們的專業眼光就在這邊,還會認為理論太多、概念太多,歷史事實的敘述不夠等等。這個過程有些沮喪,但也是有一些挑戰,我現在寫東西主要是給歷史學家看的,他們主要是我的對手,這過程中會有很大的樂趣。

陳瑞樺:在兩個問題。

學妹:在跨領域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衝突?如果我主修社會學,那副修經濟會不會衝突很大?感覺跨領域要有包容性才能夠學得到東西,不然就只是在自己的矛盾不斷衝突。
姚人多:基本上社會學家跟每個學派都很難處好。選修社會學程如果選另外一個學程都可能會有衝突。那如果是經濟的話,可能衝突會比較大喔。不然他們為什麼要離開人社院?
學妹:那如果基本上是矛盾的話,為什麼人社會有這樣的安排?
姚人多:和諧是想像的,衝突才是真實。我認為你應該以這樣的科學家為目標,他們寫的作品也會影響到學科之外的領域。可能追求的過程會有一些矛盾和衝突,那如果你發現這些衝突這是好的。
古明君:假如你是有一些清楚的愛好,那你就當成主修。你得想辦法圍繞你的核心,你的學習資源不能只局限於課程上,要以你為主體來想。那很可能你不清楚你的喜好,那有可能你就要善用你作為學生的優勢,嘗試對話、挑戰,有一種方法在衝突之間可以得到兩種不一樣的視野,可以使自已拿來做武器,承受這些,並且發生對話。在不一樣的學科周旋,可以不斷的學習、碰撞,雖然可能會分裂,我覺得可以用學生的優勢。
姚人多:人生不是只有主修跟副修。
沈秀華:社會學家有一些自我期許,社會學是一種悲劇美學的學科。有一些事情你想要去追,可是你永遠追不完。
陳瑞樺:我很替你們高興有這樣的機會同時學習,這是在一般的專業學程學習所沒有的機緣。邀請你接受不同學科看世界角度的挑戰,你會在這之間學到很多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