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追蹤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人類學學程說明會

2011/06/02

到場教授:
李匡悌、陳中民、李威宜、邱鴻霖、魏捷茲、顧坤惠、黃倩玉、呂玫鍰、許瀞文(主持人)

§教授介紹
李匡悌
  我知道有人類學程說明會這東西後,就很希望可以來分享一下。我開過的課有考古學導論、生態考古學等課程。希望有機會的話,你們可選擇人類學程作為主修,主修的部分,我就留給邱老師來做說明,所裡開設的大學部課程,會盡量開一些選修的課程,讓各位可以涉及的到,在將來的人生規劃中,可以有更寬廣的選擇,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學生加入。在所內師資方面,邱老師的加入,也讓很多學生在關於考古學這方面的研究取向,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機會的話可以找邱老師討論這方面的事情,如果要找我也可以,但請先寄信,因為我的課大部分都是晚上的。另外據我所知,念人類學拿博士學位最容易找到工作的就是清華人類所,我認識的一位台大人類所學弟,目前還在當流浪教師,還沒找到正式的工作。因為時間的關係,我等一下還有點事,所以我就先走了!
陳中民
  我大概是我確定我是我們所裡最老的老師,但我不確定是不是院裡最老的,曹逢甫教授似乎與我不相上下!人類學是我從年輕時就開始學的東西,到了現在這麼老了還是很喜歡人類學。我覺得人類學是很值得你們去鑽研的學科,希望透過今天這個機會,可以讓大家對於人類學有更深的了解,也可以向陳宗民一樣越老越想學。
李威宜
  當時我會來這邊念書我覺得是千辛萬苦的,大學時念成大環工,當時成大人文社會課程很少,念人類學到現在快20年了.環境人類學,生態人類學,博物關生態遺產,博物館跟考古學有點像,

邱鴻霖
  清華的人類學課程,在我看來都是全國頂尖的,尤其是考古學,考古學研究中許多元老級的老師都是在清大授課。課程的完整性客觀來說是很好的,清大的考古學比較特別是考古人類學,也就是所謂人類學脈絡下的考古學。
魏捷茲
  我開的課內容比較廣一點,包括語言人類學、文化方面的研究等。因為是美國人,所以我也開跟美國比較有關係一些的課程,像今年開的美國文化。文化人類學在學術界的思考比較死版一點,但我們(人類)所上的課比較靈活,我們會談文化的文化、思考的思考,所以念人類學要有一點準備,要比一般人多一點冒險的精神,去見你沒見過的人,思考你沒思考過的事。
黃倩玉:
  大家好,我叫黃倩玉,一下不知道要說什麼,平常就教學和研究,我的專業在性別以及宗教等現代方面的議題
呂玫鍰
我簡單介紹一下,我的研究領域主要在宗教人類學、漢人信仰的研究,最近有一門課人研法的課程。

許瀞文
我開設消費文化、與都市相關的課程,我的田野地點主要是在高雄,所以我對高雄還蠻熟的。

§課程介紹:
許瀞文:人類學分為四個次領域:體質、考古、文化、語言。
邱鴻霖:考古不只是研究過去的人,也包含當代的人。不管是體質還是考古都是在研究時間深度。
許瀞文:人類學是早期因為細胞學引起對外人的好奇而興起的一門學科。人類學所採取的路徑是全觀式的,包山包海,要對身體有了解,對行為有了解等等。其實人類學就是去學習包括過去和現在的生活方式。文化人類學與生活非常貼近,研究日常生活行為,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的學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類的演化、生活型態,也會針對不同的領域、區域人群來開設課程。這些不同的主題構成人類學程的核心。
  如果以人類學為主修,必修15學分,選修至少15學分來滿足學分數。考古學導論、語社文二選一,區域研究三選二,6學分。人類學思潮偏理論,人類學研究方法則是研究方法,這是主修的部分。副修的部分,必修9學分,區域課程三選一,人類學思潮和人研法。
  每年開個兩個區域課程,建議大二至少修一個區域課程。考古跟語社文每年至少開一門,建議大二先修。大三修思潮和研究方法,如還有區域研究課程未選,建議大三去選。其他選修課程建議選感興趣的部分。最後,如果有興趣繼續深造,建議大四繼續修人類學理論專題。

§下學期課程介紹
經典民族誌選 顧坤惠
  內容主要是希望能夠帶同學閱讀世界五大洲的不同民族誌,特別會挑不同區域的人類學民族誌來做,以中文讀本為主。
世界古文明 邱鴻霖
  世界古文明主要內容是高中沒有教的,盡量就是從人還沒直立開始,進入到古文明,泛論性的東西,這個課程主要是引導為主,希望同學能在其中找到有興趣的部分。不太會當人,除非你不來。
語社文 魏捷茲
  簡單的來說,假如我們都同意人類學以人為本,這門課目的是能夠了解語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會不會說話的差別是比較微妙的,語言把注意力放在工作的部分,看語言會對日常生活產生什麼樣的工作。人類學雖然研究世界上不同的民族,不過在台灣人類學也有人研究台灣,我們都是台灣人,除了魏老師之外。處在台灣多語言的文化中,了解語言的工作在生活中的作用會很有幫助。
博物館與文化創意產業 李威宜代
李威宜:大家對文化資產、文化創意、文化遺產有什麼樣的概念?
莊棨惟:有活的文化遺產也有死的文化遺產,經過時間的累積變成一個遺產,變成一種固定而珍惜的產業,活得如客家,死的如埃及文化。
李威宜:博物館有收藏、展示的功能,博物館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品了。博物館學除了有建築、收藏,還有研究古物的秘密,研究它們,然後作展示。展示擺在那邊沒人看好像是開店沒有人來看,所以博物館的課程大概有這些東西。人類學從19世紀末以來和博物學密切相關。博物館有些東西是搬不了的,文化遺產相對來講是比較開放的空間,有可能是死的遺址,也有可能是活的生活型態,死的可能像金字塔,或巴黎塞納河也式再現只的博物館;活的就可能是在有人的地方,因為歷史累積而出現的產物,可能像文化或活動。人類學關注的是怎麼保存文化、傳承文化,除了傳承之外,可能也要搞一些花樣,所以有文化創意。如果我來開的話,會比較側重理論,講授關於博物館的研究。
文化遺產 李威宜
  文化遺產的概念就像是博物館的概念,來自於西方。這門課會先講遺產的觀念轉變,從文化遺產到世界文化遺產,再到無形文化遺產。如果沒有人類學的功力,就沒有辦法做關於無形文化遺產的部分,如語言、原住民生活方式,它可能跟藝術風格、宗教歌舞相關,也和政治性關聯很強,在於國族建構。最後講授具體的例子,例如台灣的原住民。文化遺產有建築的面向也有藝術的面向。如果你想要走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的部分,等等課程地圖講到新竹地區的課程資源會有比較詳細的部分。
性別與宗教 黃倩玉
  這課是後來臨時補上去的。從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性別與宗教之間的關係,在這裡我要舉2個例子,一個是之前新聞一直報導的關中喪女,在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到關中未依照父系意識形態的傳統葬女,而以原生家庭的父親身分表達悲傷情緒;接著我要舉第2個例子,當有人新婚生子時,我們聽到之後,第一個反應是恭喜,第2個反映絕大多數都是問「男的女的?」,是在什麼樣的脈絡下使我們非常關心嬰兒的性別是男是女。
  性別與社會這門課主要就是在研究這類的課題,性別與宗教不是遙不可及的,在日常生活是非常顯而易見的課題,如風俗習慣、文化、法律、教育等等。在課程安排上,我會先從理論源流開始,接著帶到人類學研究,關於宜市中的性別等等,再來探討性別議題,以及與社會運動、女性主義的關係。
宗教與文化 呂玫鍰(往年曾開設,但今年未開,僅做課程介紹)
  這堂課著重在宗教與文化間的交集,和當代的社會現象中與宗教有關的部分,例如漢人祖先墳墓的供奉。課程裡面透過文本閱讀,可能不是台灣的例子,來了解這些。
許瀞文(今年僅開研究所課程,未開大學部課程,僅做往年開課內容介紹)
  我一年後會回來開設人類學與當代都市,另外還有消費文化。我們研究人類學好像只是研究一個小小的村子或部落,在都市裏面我們研究的是很大的群體。都市人類學裏頭一個蠻特別的一點在於,都市人類學家都會和當地的非政府組織有所交流,他們所做的研究會對都市貧民的問題很有幫助。另外都市人類學也會注重都市空間,都市的空間可能限制某些使用者,某些設施的設計可能忽略某些人。都市有趣的地方在於,即使他有許多機制排除異己,但也留下很多空間讓不一樣的人找到生存的地方,還有可能可以讓你遇到不一樣的人。

§課程地圖
李威宜
-物質文化領域:
基礎學科知識
考古學與民族學類、藝術史類
世界古文明、考古學導論...
中國藝術史、藝術史、藝術與社會...
-制度政治與社會文化
博物館與文化資產導論、博物館與社會、文化政策與文化政治、歷史想像與文化政治
物質文化、視覺文化、旅遊文化
物與象徵、消費文化/旅行、田野、民族誌、觀光人類學、視覺文化
-管理實務
博物館與文化創意產業、文化資產管理、策展理論與實務...
實作課程
器物修復、陶藝製作...
文化產業課程
交大客院文化產業學程
邱鴻霖
考古學與民族學類
考古學導論、人骨考古學、文人導、考古學與台灣史前史、區域研究課程
莊棨惟:請問考古隊的構想?
邱:目前考古學的發展是最近才開始的,希望帶同學去發掘,把材料帶回來,要整理、維護,最後策展,怎麼樣把史前文化呈現在他人面前,增加同學實習經驗。躲在辦公室考古不好,親自去挖材料才可以發揮。
呂玫鍰:請大家想一個問題,除了物質文化之外,人類學程還有什麼課程是希望能夠開的?
§生涯規劃
陳中民──升學
  假設你們讀完人類學課程後,想要繼續讀人類學研究所繼續深造的話,在你們這個世代,台灣已經有很多學校有博碩士學程,博士的部分目前有台大和清大,碩士的部分有台東、東華、佛光、政大、暨南。呂玫鍰是德國、魏捷茲等老師在美國,都可以請教。
  基本的,我大膽的說,你們在清大的養成教育,跟美國同一個等級的文化人類學的養成教育相比,絕對不遜色。文化人類學基礎跟美國相比,強得多。在美國讀書唯一的障礙是語文。把你想要去讀書的語言趕快學好,特別是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都要用語言表達、接收想法。如果想要到美國攻讀學位,建議課程比較偏重文化和社會,最近也添加考古和物質文化的部分,但我們欠缺體質人類學。體質的部分,盡量找一些書籍來讀,了解體質人類學的脈絡。現在有很多體質人類學家,文化與某一個社會的生活方式如何表現在疾病上面。如高血壓、肝病,都可能和他們的生活方式有關。
選學校的部分,透過上網查詢,看他們offer什麼樣的課程,教授有什麼專業,找跟你搭得上的。
另外一個考量是,要找到對華人學生有興趣的學校,注意指導教授和學生之間處的關係有沒有很好,這是主觀的,有些客觀的方法是,看教授研究的內容、領域。簡單說,要升學的話機會很好找,主要是把語言先修好。
許瀞文:如果要考研究所的話,在大三就要準備。修人類學程不只是可以念人類學研究所。
許瀞文──就業
公職、政府單位(考選部網站/文化單位)
產業(傳播媒體、出版、行政)
非政府組織(社區發展、文史組織)
教育
學術(教學、研究)

連結:想像力與彈性.以人類學家處理事情的方法,找尋田野對象,訪問畢業正在就業的學長姊。
張輝潭:出版業,運用想像,將所學引導到工作上.
呂心儀:保持好奇心
翁俊發:要對東西背後的故事有興趣。
吳瑩真:溝通能力、行政能力,
職場上的態度是最重要的
  人類學的優勢最重要的是溝通,要找得到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也要描述一些事情、觀察並且找到背後的脈絡。另外一個人類學學的非常有幫助的就是觀察和提問的能力。抱持著願意適應環境的彈性。大學時期可以到處打工,累積經驗、人脈。主動一點,像在做田野一樣,去看看職場、就業長什麼樣子!

提問與討論

女同學:昨天有聽社會學程也有提到關於觀察的部分,想知道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看待世界的眼觀有什麼不一樣?
陳中民:在我個人的看法上,關心的議題是相同的。人類學家早期研究的是他者,研究對象多為比較小的部落社會,這樣的脈絡上已經發展出一套田野研究方法。比較重視材料的質、材料的網絡化。用許老師的說法,就是包山包法,用全貌觀的觀點把世界放在廣大的脈絡下來看。社會學家通常著重結構,研究對象數量大,不得不發展出量化的研究技巧,來敘述、驗證。關心議題相同,有許多可以對話的地方,但由於研究方法不同,所以…學生時會對兩者的差異感受特別明顯;但老的時候,可以一道而貫之.
許瀞文:
芝加哥學派:人類學家較關心他者的文化,所以當時社會學家就把當代社會拿去研究,但其實人類學的研究範疇也包含當代社會的研究,不過兩者都含納在都市學裡。人類學關心人在哪裡,不只數字取向,還要找到人,重視視覺的呈現與觀察。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人類學家會去看攤販如何躲警察,但社會學家可能就不會去看這些東西。社會與人類,研究方法常互用,人類與社會分野,並不是以研究對象畫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