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追蹤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政治經濟專業學程說明會 紀錄

紀錄:林子璇

地點:人社院C310教室

時間:19:00~20:00

時間表

19:00~19:15 老師說明

19:15~20:00 楊哲安學長、蘇匯文學姐、劉季寧學姐分享與回應提問

重點摘錄

吳老師說明:(以下簡稱吳)

1)政經學程基本是經濟學學程,加上政治兩字,是為了配合人社院學士班的發展特色,強調巨觀的、制度的去看社會運作,比如分析企業如何思考、決策;我們也希望這學程能與人社院學士班有些交集,因此比較特別的課程就是一門叫政治經濟學的課程,仍是在經濟學範疇內,比較脫離個人企業的決策,談法律、社會等對經濟的影響;大部分的課程開在經濟系。

2)主修要求33學分,必修政治經濟學、微積分一二、經濟學原理一二、個經一二、總經一二,除了政治經濟學,其它課都是經濟系同學的核心課程,幾乎都是必修;而政經學程是相對其它學程,學分數要求較多、彈性比較少的學程,未來可能會再調整。(註:相關修課規定依系辦公告為準)

3)台灣學制和國外不太一樣,前者分上下兩門,以範圍區分,後者則分深淺共三程度,同學修起來可能會感到吃力。

4)有兩門課比較用到數學,是統計學和微積分。

5)大學念工程,再修經原,是能看到用不同的方式去看人類社會,是有趣味之處,到統計微積分變的比較篇數學,可能會喪失一些樂趣;但這修過,看個經、總經,趣味會開始出現,又由於有一些數學統計的背景,除了趣味以外,也能以證據去談現象,而不只是說說故事,是見山是山的境界;可能要預期統計學和微積分會比較辛苦。

楊哲安(以下簡稱楊)

1)主修歷史,因為是個人興趣,而文化研究的課比較輕鬆,當做副修,另雙主修經濟系。

2)因為有擋修,所以先取得雙主修資格,比較好選課;從大三開始,每學期25學分起跳,大三修經原、個經、微積分,大四則修貨銀、總經。建議大一二修系上必修,大三開始修經濟系的課。

3)最後是延畢一年,大學總共修了快兩百學分。

關於經原班級數

我們有個默契,如果人社系選政經學程,請各老師優先考慮加簽。未來班級也會增開,以因應全校和人社系的需求。

修課順序與搭配建議

統計和微積分必修須要每天練習。

經原和個經可以一起修,後者會用到些許微積分。因此不建議個經和微積分一起修,否則會對個經的理解、掌握比較差。

經原是比較模糊的概念,比較深是個經,比較清楚經濟學一步一步要做甚麼,分為廠商、勞動供給、消費者三方面。

強調統計學和微積分,是因為現在比較用統計資料去呈現經濟現象,如果不修的話,會停留在經原的層次,只能看懂看報章雜誌。

如果當副修,還是要修到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會建議哪些?

提供一下我們這屆的修法,我們會選擇避開用到數學的課程,因為去除經原一二、政治經濟學,另外九學分也可以修,比如賴建成開的西洋經濟思想史、中國經濟思想史,比較不會用到數理化概念,也可以修全球化經濟。但其它人想要走往這一塊,就會直接修輔系或雙主修,通常會延畢,不知道大家對延畢的想法是什麼?但只要在這一年學到重要的課,也是值得的。

主修學程是讓比較想往這方面發展的同學去探索。建議可以直接修個體和總體,但還是會用到微積分或統計,但要回頭去補,但有些地方會似懂非懂;除了賴建誠的課,黃春興老師和劉瑞華的課程形式比較不一樣。

蘇匯文(以下簡稱蘇)

1)賴、黃、劉的課比較像人社系的課,考試以申論題形式為主;但這些課程概念跟人社系的課比較不一樣,尤其和社會學程比較衝突,因為像我在修政治經濟學,是我政經學程的最後一門課,修的有點痛苦,因為我的價值觀已經建立。

2)我覺得人社系的課是極左,經濟系的課是極右;但大學就是去了解各學門,去面對衝突。

劉季寧(以下簡稱劉)

1)我也碰到像蘇的狀況,大二修經原一二,大三上下都有修這學程的課;可能因為大一二修人文社會學科導論的課,會有點坐立難安;可以細細去體會不同價值觀,積極消化,不一定要全盤接受或批判。

2)另外不要受限於學分,想修就去修,聽前面老師學長的建議去修課,但你不認真,修了還是可能會沒興趣、放棄。

3)我修過政治經濟學,歷史經濟學和祈玉蘭的全球化經濟,現在修兩岸經貿,看起來沒有系統,但其實在選課過程中會發現你自己的興趣。你修這些課程,可以比較不一樣眼光去看社會現象,不一定要用很學術的方式去看。

1)我主修文化研究,這是我的興趣,副修是政治經濟學程,因為我覺得我以後的職業會跟這方面有關,比如商管,但我後來發現我對數學沒有興趣,大二修了資訊傳媒學程,大三再修電子商務學程,以上兩跨院系學程合起來有30學分。那電子商務學程就是學建立一個網站,去弄網拍網購,我想走商管這一塊,我就覺得可以進職場去充實技能,雖然我修完電子商務學程,但我也沒多學多少的感覺。

2)只要你有興趣,就會往這方向走;不是大一大二就定下來了。大學就是要學你有興趣的課程,像我後來發現對經濟學沒有那麼大的興趣,比如修會計學這樣比較簡單的數學,就修的不好,但像在電子商務修了很多課程,人力資源管理等管理課程,就比較有興趣。

1)如果對微積分有障礙的話,可以暑修微積分,暑假每天上兩堂課,要另外花時間和學分費,但比較有時間去練習題目。

2)國科會計畫對經濟所有幫助,認識人脈,到大三以後比較有理論基礎,去申請比較容易。

好像政經學程比較容易找到工作,但我也不是很知道畢業出路是什麼?

1)政經學程的學分要求介於主修和輔修之間,不管什麼科系,大學是教比較基礎的課程,不是很專業。不過在企業找人的原則中,會選企管背景學生的原因是,一是他不排斥企業,二是他比較常接觸企業相關資訊,雖然不一定很有專業。後來發現對經濟學沒有那麼大的興趣,比如修會計學這樣比較簡單的數學,在電子商務修了很多課程,人力資源管理等管理課程。

2)就算一個經濟系畢業的也會有這樣的納悶,不知道修近百個學分要做甚麼,還是懵懵懂懂,可以選擇進修經濟所,或是進職場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學。

3)像經濟系跟企管系比,前者比較不好找工作,但過幾年兩者差不多,就是經濟系的一開始比較辛苦點。

轉過去經濟系的會比較確定自己要走經濟,之後就考財經所、商管所、經濟所;但留在系上,會有另一個學程,會有另一條路的感覺,可以去考別的社會所、歷史所等。

有人抱怨選錯嗎?

沒有聽到類似的抱怨,說轉系轉錯了,轉過去會跟經濟系的比較不熟。

轉過去就是心意堅定了,不會再抱怨什麼,看個人選擇;自己喜歡的話,就不會去抱怨。

就我了解,轉過去的同學比較沒有繼續升學,畢業就去找工作。

我們這屆有三個轉過去,一個不確定,另外兩個應該會繼續升學。

轉科管或轉經濟,除了看分數,老師也會看個人特色。

我們班有四位考公家機關,考研究所沒有往年那麼多,有一群人要延畢,打算出國讀書,或是為了繼續準備公職考試,因公職它比較難考。

每屆狀況不太一樣,因為學程很多,有興趣的人會繼續鑽研,像我會繼續留在清大念跟人社比較不一樣的學習科學所。

其它

林子璇

注意衝堂問題,系上學程必修不太會互衝,但可能系上課程與經濟系開出的政經學程課程會衝到。

我衝堂問題滿嚴重的,才會延畢一年,所以要提早規畫修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